第126章_宋氏家族全传
笔趣阁 > 宋氏家族全传 > 第126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6章

  其实这些职务,只有蒋介石认可的最后一项,即中国战区参谋长,其余职务全是美国附加的。这等于束缚了蒋介石大权独揽的手脚,蒋介石怎么能不生气呢。于是他便埋怨宋子文作事不同他商量,可宋子文当时也是一肚子委屈。而根子还在美国陆军部的官员身上。

  就这样,史迪威没来就已成了“畸型儿”。于是他到了中国后,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很快产生矛盾并迅速激化,而宋子文则更成了蒋介石的埋怨对象。

  关于当年史、蒋争论,美国方面已有许多详细的记载,特别是史迪威那些用语尖刻的观点,让人一听就会猜想到当时的激烈冲突。实际上,摩擦的确始于史迪威从华盛顿带来的多种交叉重叠的任务。

  第一次见面史迪威就通知蒋介石,声言他将指挥在中国。缅甸和印度战场上的所有美国军队,在中国所有的国际战争委员会中代表美国政府,并负责对中国根据租借法案获得的物资以及其它美国的国际援助计划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又是中国最高司令官--蒋委员长的参谋长。除了这些之外,他还声言负责蒋介石与韦弗尔将军的之间联络,韦弗尔当时指挥着缅甸和印度的英国军队。本来,作为最高司令官的参谋长,史迪威似乎应该接受蒋委员长的命令。但是,当时在史迪威看来,罗斯福总统的命令是高于蒋介石的。

  而且第一次见面,史迪威便向蒋介石摆出了不可一世的面孔。尤其让蒋介石无奈的是,史迪威还担任租借官员的工作。这样一来,如果史迪威认为发放给中国军队的某批援助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他就予以扣压。起初,蒋介石还能竭力压着自己的火气。实际在他接到中国驻美使馆拍来的有关美国陆军部发表史迪威将军来华任职消息的电报时,蒋介石就把电报狠狠地摔在桌上,对陈布雷说:“这都是宋子文办的好事!”

  本来,史迪威在受命之前,宋子文对史迪威的出身经历进行过调查,且对他十分满意,认为“挑选担任此项任务的人是美国陆军中最优秀的人物”。同时,宋子文在调查的基础上,还与史迪威作过较长时间的面谈,结果也证实了他当初的那种看法。

  当时蒋介石政府在享受租借法时,尚没有别国政府那么“平等”。英国和苏联及其他受援国可以在自己国家内把美国的援助用于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只有蒋介石必须把他的要求一项一项地呈报给史迪威将军。

  显然,这种规定是华盛顿特意设置的,因为不能让蒋介石享有阻止向中共提供物资的权利。

  这样一来,即使史迪威是个讲究策略、精于外交的完人,遇到这种事情也够棘手的;何况他并不是这么一个完人,尤其在个性方面,于是双方矛盾愈来愈激化。当时在他寄往华盛顿的快件中,这个“刺头儿”把蒋委员长称作是“花生米”(无聊的小人物)、“小响尾蛇”(爱吵架的人)。可是后来人们从他的日记中又发现,史迪威曾把罗斯福也叫作“老软蛋”,并给当时许多著名人士都起了他个人爱用的侮骂性的绰号。

  此外,史迪威当初或许也是带着某种野心来到中国的,对此他起初还藏而不露,但后来却不加掩饰了。当时他一度想取代蒋介石担任中国军队最高司令。这当然要遭到蒋介石的坚决抵制。不过这种根本不符中国当时实际的愿望,只不过是一种梦想而已。可惜此一点史迪威当时并没有十分清楚地认识到,甚至连罗斯福总统也未认识到。史迪威最初只看到了蒋介石的弱点,却对自己的军事天才过于自信,以致于有些目空一切。

  当时史迪威的这种个性,标明了与史发生冲突的并非只有蒋介石一个人。当时与史发生矛盾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便是飞虎队长陈纳德将军。

  珍珠港事件之后,陈纳德被并入美国军队,级别是空军少将。当时,陈纳德和他那些志愿兵的到来,已经大大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当年那支“飞虎队”很快便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在此以前,面对日本的空袭,中国毫无防御。而陈纳德的志愿兵便成了美国的中国空军特遣部队,后来又编为第十四航空队。当时按照史迪威和蒋介石制定的战略计划,陈纳德统管湖南、广西和云南的一系列空军基地,这些基地将使用美国的援助修建,并用飞机从印度翻过喜玛拉雅山空运给养。

  当时,关于这些空运过来的物资应优先用于何处?史迪威与陈纳德发生了矛盾。陈纳德希望用于他的空军基地,但史迪威却想用于训练在印度拉姆加尔以及云南昆明的中国新兵,史迪威指望用这批军队赶走侵占缅甸的日军。

  与史迪威不同的是,陈纳德将军当时则与蒋介石相处得很好。

  1947年在南京与埃里克·周的一次谈话中,蒋介石当年的秘书长吴铁城曾谈到蒋介石与陈纳德这种少见的和睦关系,并分析了其中一些原因。

  他说,陈纳德对中国国内的政治没有表现出任何兴趣,而且一贯尊重蒋介石。他只谈论他最了解的话题,即空军问题。这一点极少有例外。另外一个促进蒋陈二人关系的因素是,陈纳德对他手下训练的中国飞行员十分信任,因而极少提出批评。于是作为职业军人,陈纳德很得蒋介石的赏识,因为蒋介石也是职业军人。就这个层次而言,蒋介石同样欣赏史迪威的气质;只不过他是单方面的欣赏,没有得到史迪威相应的回报。

  史迪威当时指挥的第一次缅甸战役不幸失利。当意识到撤退已不可避免时,他竟连蒋介石这个战区最高统帅也懒得打招呼,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而原来大约10万人的中国远征军,此时仅剩下4万人左右了。不过,史迪威倒是给他在重庆的助手马格鲁德将军拍了两封电报,说他的部队已分散成小部队,无法再集中起来;他拟将部队撤出缅甸,开往印度。但事前蒋介石就下过命令,万一失败,中国军队撤到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再从那里回国。这样,在没有与蒋介石商量之下,史迪威就撤消了这道命令,并下令中国军队撤入印度。待听说史迪威的这道命令后,蒋介石马上给缅甸的中国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拍了电报。结果,尽管史迪威对集中部队表示悲观,但杜聿明还是想方设法集结了三个师的的兵力,成功地杀出了一条回国的生路。对此史迪威大为光火,一回到重庆他就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指责蒋介石不该直接与他手下的将军发生联系。

  其实,此时的蒋介石心中也正不痛快呢。

  2.费力没讨好

  当时,中国远东军的失败,应该说史迪威的指挥失误是有一定责任的。当初宋子文推举史迪威言过其实,现在史迪威失利的消息传到宋子文的耳朵里,他生怕再次引起蒋介石的指责,便于5月15日在华盛顿致电蒋介石,小心冀翼地询问蒋对史迪威的看法,并乘机出谋献策。

  宋子文在电文中除直陈“缅战不利之主要原因,无疑为英国不能与我彻底合作”外,还说考虑到“此后我尚须利用印度为运输军械飞机之航空站”;“英美战后或背道而驰,在战时则因生死存亡关系,不能不密切合作,故我如公然向英责难,反失美国同情”。建议蒋介石不若趁此时机,密致总统(罗斯福)及丘吉尔一电,直陈缅战过去之错误,措施严正而委婉。并告以中国为此原因,危难更为迫切,不得不要求:

  甲、英美即派大批飞机来华助战;

  乙、英、美、中速策划雨季后反攻缅甸,夺回仰光,恢复中国之国际路线。

  蒋介石当时对中国军队的失利极为懊丧,并且迁怒于史迪威。这从1942年6月18日,蒋介石以感想形式给熊式辉、宋子文的电文中,可以看出。当时蒋介石的电文是:

  前得删电,询我对史迪威之感想,业已另复。中国战区至今并未有何组织,亦未筹备进行,甚至于维持中国最少限度与其可能方案,亦未曾着手。至于空军之建立与补充、心脏空运按月总量、陆空军作战与反攻时期之整个方案,亦皆视为无足轻重。一若中国战区之成败存亡,与彼无关痛痒。此人(史迪威)不重视组织与具体方案,及整个实施计划,此或因平日未习幕僚长业务之故,缅战失败之原因,其咎全在战略之失败,而彼乃完全归罪于我高级将领,且谎报罗卓英逃回保山,其实彼自缅甸退却之先……竟自赴印度,并擅令我军入印,事前对我并未有一请示,或直接报告,于情于理,皆出意外。

  蒋介石在电文中,虽对史迪威的组织能力、责任观念、指挥经验多有责备,但考虑中、英、美三国之间关系,便仍叮嘱宋子文一人:“我为保全友邦荣誉处计,不愿多言。此时对马歇尔参谋长不必急于答复,将来彼或亦能了解吾人之苦心也。”

  此时,史、蒋的矛盾亦反映到美国人的耳中。尽管在罗斯福总统送给蒋介石的礼物中,史迪威是最不受欢迎的,但是毕竟还有其他值得感谢的东西,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件就是1942年初的那笔尾数不小的贷款--5000万美元。

  当时蒋介石正在印度新德里访问,罗斯福总统给他拍了一封报告好消息的电报,电文中并说:“中国军队对于凶恶的侵略者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人民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最高赞扬。”

  当时正处于囊中羞涩、焦头烂额之中的蒋介石,接到这份喜报的确是个不小的安慰。他立刻向罗斯福总统回电说:“您在世界的这场最大的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值得让一切真正的政治家羡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l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l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